导 航
当前位置:首页  通知公告

关于印发《福建师范大学一流本科教育实施方案》的通知

时间:2019-05-10浏览:2783


闽师教〔2019〕11号


关于印发《福建师范大学一流本科

教育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学院:

现将《福建师范大学一流本科教育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福建师范大学

2019年5月8日



福建师范大学一流本科教育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新时代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福建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行业产业需求的能力为导向,以创建一流本科教育为目标,遵循“四个回归”,坚持“以本为本”,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坚持立德树人,并内化到一流本科教育工作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坚持学生中心,主动对接社会发展需求,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坚持全面提升,统筹集聚学校办学优势特色和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创新型、复合型、研究型、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形成全局性改革成果。

(三)主要目标

1.总体目标。经过五到七年努力,使本科教育若干优势学科达到国内一流水平,人才培养水平显著提升。学校办学综合实力跻身全国高水平大学行列,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

2.阶段目标。2019年,基本完成系统性的顶层设计和科学布局。到 2025年,本科教学质量整体显著提升,培育并打造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30个、优秀教学团队30个、一流课程100门、国家级实践教学平台20个,生成5-8个具备冲击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项目。

二、主要任务

(一)实施立德树人工程,打造一流思政工作体系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毫不动摇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依托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强化面向全体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打造立德树人坚强阵地。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实施“学习领航计划”,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纳入师范生培养和教师培训必修课程,把教材教学体系有效转化为学生的知识价值体系,激发学生主动承担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使命担当。

推进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深入实施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构建纵向年级衔接、梯次推进,横向协同、融通校内外的一体化思政工作体系。把握师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优化内容供给、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激活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内生动力,不断提高师生获得感。

实施百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计划。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政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探索构建地缘、地域、地方“三地协同”的复合式红色领航思政工作新格局。到2025年,打造100门精品专业类思政课程和精品思政类专业课程。

(二)实施专业升位计划,推进一流本科专业建设

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健全“招生-培养-就业”联动的学科专业体系动态调整机制。本科专业控制在85个以内,年招生专业控制在75个左右。重点建设一批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改善民生急需的专业,做强特色优势专业,通过调并或撤销缺乏发展潜力的专业,全面提升专业的核心竞争力。

实施卓越拔尖系列领跑计划。以建设新师范、新文科、新理科、新工科为目标,强化卓越教师类、卓越工程师类、卓越法治类、卓越新闻传播类等人才培养。从2019年起,遴选30-50个专业进行重点打磨和培育,到2025年,建成30个左右具有领先优势、特色鲜明的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

推进专业认证工作。组织分类分层专业认证工作,开展保合格、上水平、追卓越的三级专业认证。有序推进师范类、工科类以及未来应用文理科类专业认证工作,到2025年,所有师范类专业通过二级认证,其中50%的师范类专业通过三级认证,力争成为全省师范专业认证示范中心;50%工科专业通过CEEAA专业认证。

(三)完善本科教学体系,创建一流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科学设计专业培养方案,构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个性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卓越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到2025年,人才培养方案全面实现学生中心、模块设置、个性修读。

深化招录培养机制改革。2022年起,所有专业实行本科大类招生培养和管理,到2025年,基本实现“1+3”“1.5+2.5”“2+2”等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经过通识教育后进行专业分流,引导学生根据学习成绩、职业规划、兴趣志愿选择对应专业继续学习。

打造个性化培养周教育2.0版。出台《关于推进个性化培养周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修订《福建师范大学本科学生素质拓展学分管理办法》,将个性化培养周教育内容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推动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有机衔接。

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知识体系着力构建“思政教育+素质教育+双创教育”三位一体知识体系和创新创业实践实训教学体系,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战略转型。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导师库”,设立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奖。鼓励学生参加“挑战杯”“互联网+”“创青春”等学科与技能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施弹性学制,为学生创新创业创造条件。

打造本科生创新创业训练平台。完善国家、省、校、院四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体系,推动科研训练与教师科研相结合,实现每名本科生在校期间参加一项早期科研训练项目。重点建设一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和实训基地等高端实习实训平台,鼓励校企合作建立基于学科(专业)的校内外双创平台。到2025年,国家级平台达20个左右。2020年起,参与教师达80%,受益学生达60%。

(四)开展课堂教学革命,打造一流本科课程体系

加强课程改革与建设规范引领。强化课程建设顶层设计,推动高层次人才走上本科教学一线。大力开发开设跨学科、跨专业新兴交叉课程。因地制宜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课程。实施“本硕”课程衔接贯通计划,拓宽开放课程范围,提升课程质量效率,优化选课系统和学分认定制度,满足拔尖创新型人才的知识需求和跨学科交叉培养研究生需要。

启动“金课”建设“笃行计划”。2025年,着力培育500门校级线下“金课”、线上“金课”、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虚拟仿真“金课”和社会实践“金课”,建成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国家级30门左右,省级80门,建成30个覆盖通识教育类、专业教育类、教师教育类、创新创业教育类、个性教育类的立体式经典课程群,建成200个开放共享的经典教学案例库,成为福建省课程教学资源共享示范基地。

加强课程质量标准建设。对接国家专业质量标准和各类专业认证标准,出台《福建师范大学本科课程质量标准建设实施方案》。以2020年、2022年、2025年为时间节点,分期完成各类课程质量标准建设。启动专业课程国际化试点改造计划,鼓励有条件的专业开设与国际接轨的课程,着力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参加国际竞争的能力。

开展特色教材建设与出版工作。成立学校教材委员会,拟制新时期教材建设规划,实现“马工程”教材全覆盖。加强境外教材管理,确保教材选用的政治性、科学性、先进性和适用性。加强新形态教材、数字课程教材的建设与出版。到2025年,建成并出版100部左右高水平新形态精品教材和数字课程教材(含10部校本教材)。

开展“本科课堂教学革命”。修订《福建师范大学本科课堂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实施办法》,出台《福建师范大学示范课堂教学评选方案》,每年评选10门本科示范课堂。分批打造30间智慧教室,鼓励书院式教学改革,大力推进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教学模式改革。2020年起,25人内班级授课门次占课程总数30%,并逐年增加。年均建成30门左右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经典范例。推进非标准答案考试改革,到2025年,全过程学业评价考核实现全覆盖。

(五)推动人事制度改革,内育外引打造一流师资队伍

实施师德素养提升工程。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等有关文件精神,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每年定期开展“最美教师”寻访活动,发掘师德典型、讲好师德故事。强化师德考评,建立教师个人信用记录,推进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实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制”。

推动人才队伍可持续发展。实施“海内外英才计划”和“宝琛计划”,形成引育高端人才和青年英才的可持续机制。构建教学名师培养体系,对青年骨干教师实施重点培养。打造优秀教学团队,形成可持续的人才梯队。完善教师境外进修交流访学制度,提升师资队伍国际竞争力。构建以聘用合同和岗位职责为依据、以业绩贡献和能力水平为导向的考评制度,完善教师晋升、流转、退出机制。

实施师能水平提升工程。充分发挥教师发展中心作用,持续开展教学培训、教学研讨会与教学工作坊等活动,加大教师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的能力培养力度,打造“学术+技术+艺术”三结合的新型高素质教师。出台“双师双能”型教师认定办法,将青年教师践习经历作为职称评聘的必要条件。建立与企业人才双向任职互聘制度和“访问工程师”进修制度,成立“双师双能”名师工作室。

(六)推进科教协同创新,创设一流科研创新条件

打造一批高端智库。以一流学科建设为引领,围绕国家和福建经济社会发展等重大需求,选取具备潜力的应用类科技成果进行孵化,产出一批重大的科技成果,形成一批重要理论创新成果、政策标准和咨询报告。面向市场优化科研选题,构建以科研成果转化为重点的社会服务体系。完善科研成果转移转化的管理制度,形成成果转化的内生动力。

实现本科教育与科研的良性互动。主动对接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需求,实施重大平台、重大项目和重大成果培育计划,推动校企合作、科教协同。推进哲学社会科学成果的转化应用,在产业重大调整、社会重大问题、国家和福建省重大决策、重大事务中发出师大声音。

完善教学科研绩效评价体系。深化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改革,突出教育教学业绩,同等对待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教学成果与科研成果,加大对教学业绩突出教师的奖励力度,激发教师教学积极性。设立“教学示范岗”,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参与教学改革、组建教学团队,将学科优势、科研优势向人才培养优势和教学优势转化。

(七)提高开放化发展水平,营造一流国际化教育环境

拓展国际育人平台。加大引进海外智力和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力度,支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合作与交流。设立专项基金,提高有海外学习和国际学术交流经历的学生比例,增强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积极打造精准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国内学生培养特区,争取培养和推送若干优秀人才到国际组织实习交流。

加强与港澳台教育交流合作。深入实施闽台高校联合培养项目,创新与港澳台高校的合作方式,高质量推进合编教材、合办期刊等项目,扩大两岸合作成果。继续支持闽台区域研究中心、海峡两岸文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

(八)创新培育文化品牌,传承发展一流大学精神

发挥闽地文化研究优势。加强福建特色文化研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闽学文化精华,发掘以“古田会议精神”为代表的原中央苏区、革命老区“红色”优质教育资源,有机衔接海丝、客家、闽南等地方文化,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和宣传,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打造福建师大文化品牌。溯源福建师范大学百年文脉,推动学校一流学科建设等办学成就经验及典型案例在国家、省级各大主流媒体上的覆盖率和传播力,加强大学文化形象推广,增强师生文化自信,形成推动社会进步、引领地方文化、特色鲜明的师大精神和师大文化。

四、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书记、校长任组长的一流本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校党委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定期研究研讨本科教育工作,每三年召开一次全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落实经费保障,加大本科教育投入,实现经费的持续增长,确保经费落实到位。强化责任考核,强化二级教学单位质量主体意识,将本科教育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管理,与工作考核评价、绩效奖励挂钩,实施责任追究制度。

 

 

 

 

 福建师范大学学校办公室                     2019年5月8日印发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