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当前位置:首页  通知公告

关于开展2020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制工作的通知

时间:2020-05-20浏览:2582

关于开展2020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制工作的通知

各学院(部):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教高〔2019〕6号),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决定在2018年版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开展2020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或修订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编制对象

2020年招生的本科专业(含专业方向、闽台合作、中外合作)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立德树人,推进“三全育人”。不断完善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推进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实现对学生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统一。

(二)加强系统集成,推进“五育并举”。围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总体培养目标,在加强和完善德育和智育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体育、美育和劳育教学改革。实施大学体育“四年不间断”教学改革,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增设劳动教育必修课,将新时代劳动思想内涵融入其他课程和实践教学中;积极推进美育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改革,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面向卓越拔尖,推进“四新”建设。“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是“四新”建设的总抓手,“四新”建设是“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的总目标。要围绕“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四新”建设工作要求,加强学科交叉融通,深度融合信息技术,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协同育人和实践教学机制让学生忙起来、让教学活起来、让管理严起来,不断推进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坚持认证标准,强化产出导向。坚持OBE产出导向的人才培养理念,瞄准国家、社会和行业产业发展需求,围绕学校总体定位和发展目标,结合各类专业认证以及一流本科专业“双万计划”建设要求,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环节,推进信息技术融入,提升国际化水平,打造一流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发挥文科优势,强化通识教育。发挥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的师资和学科优势,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博雅”“全人”为基本理念,打造有灵魂的通识教育。完善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模块,充分发掘校内外资源,新建一批通识课程,合理开放本科专业课程,引进一批校外网络课程,建设具有我校特色的高水平的通识课程体系。提升通识课程教学质量,提高通识课教授上课比例,建设一批一流通识课程。

)加强学科融通,强化综合育人坚持文理渗透、理工融合,加强学科交叉课程和前沿课程设置,促进基础学科应用学科交叉融合,实现教师教育、人文社科、理科工科、艺术体育等各学科,以及学科内多专业的交叉融合着力培养具有跨学科理念与能力的未来人才。

三、修订要求

(一)完善课程体系

1.增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程。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精神,在全校通识必修模块增设《劳动教育》课程,设置2学分32学时,由学院自主开课。各学院可通过开设有关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新时代劳动教育内涵,以及中华民族勤劳节俭、艰苦奋斗、崇尚劳动等传统美德内容的课程、系列讲座和专题报告,同时可结合学科和专业开展实习实训、专业服务、社会实践等劳动教育活动,注重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应用,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上级教育部门对本门课程的开设有新精神的,以新精神为准。

2.增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必修课程。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印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学大纲 (试用 )> 的函》精神我校作为全国重点马院所在高校应在现有思政课基础上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主义思想概论》必修课程,设置2学分,安排在大三年级开课。

3.完善通识教育选修模块。在通识教育选修模块中增设“师德素养与教育法治”模块,并将“体育艺术与审美体验”调整为“美育体育与审美体验”。调整后的选修模块为“中外文化与人文素养”“社会发展与公民教育”“数理基础与科学探索”“师德养成与教育法治”“美育体育与审美体验”“卫生健康与生态文明”“信息技术与未来教育”七个模块。学生应修读8个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学分,其中非艺术体育类学生应在“美育体育与审美体验”模块修读2学分,文科类学生应在“数理基础与科学探索”模块修读2学分,理工科类学生应在“中外文化与人文素养”模块修读2学分,师范生还应在“师德素养与教育法治”模块修读2学分。

4.打造通识教育精品课程。发挥通识教育价值引领功能,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科学精神、批判思维和沟通表达能力。每个学院应结合学科专业特色,打造2-3门凸显特色的通识教育精品选修课程。

5.完善教师教育课程。将教师教育选修模块中的教育政策与法规调整到教师教育必修模块,设置1学分16学时。增设师德案例与养成必修课程,设置1学分16学时,由各学院结合学科专业开展师德养成与教育情怀的专题报告或实践教学活动;调整后的教师教育课程必修模块不少于12学分(其中物理、化学、生物科学专业不少于14学分)。

6.推进前沿交叉课程建设。对接产业行业设计跨学科、前沿交叉课程和全英文/双语授课课程,探索项目制课程等形式,形成“产业+”新工科,“智能+”新文科等包括前沿科技、AI大数据、未来场景、创新创业等具有显示度的课程,每个专业都打造2-3门交叉前沿新课及专业教育+思政教育、专业教育+劳动教育、专业教育+三创教育的示范性课程。

7.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对于开设了实验课的专业特别是理工科专业,要在新生入学教育或在实验课正式开课前,对学生进行实验室安全培训,也可结合学科专业实际开设专门的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为学生讲授实验室安全知识和应急处置技能,切实提高学生实验室安全意识,增强安全操作技能,有效防范实验安全事故发生

(二)加强标准对照

1.各专业应对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开足开齐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所需各类课程;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专业,应对照国内高水平大学同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

2.教师教育专业应对照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卓越级标准进行修订,通识教育课程中的人文社会与科学素养课程学分不低于总学分的10%,学科专业课程学分不低于总学分的50%,教师教育课程达到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规定的学分要求。

3.工科专业应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进行修订,并符合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学分占总学分比例15%,工程基础类、专业基础类与专业类课程学分占总学分比例30%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论文)占总学分比例20%等要求。

(三)加强开放交流。积极推进我校本科教育参与国际交流合作,为广大学生出国(境)访学升学提供便利,各专业应在2018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对专业课程的英文名称进行全面校对,每个专业需指定一人对课程的英文名称进行仔细校对,切实增强人才培养方案的规范性和开放性

(四)加强达成评价。进一步梳理课程设置对毕业要求、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达成的支撑关系,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支撑矩阵。要杜绝毕业要求指标点与培养目标的支撑关系不合理,以及低学分课程高支撑毕业要求等现象。

四、其他事项

(一)加强调研论证。要深入分析新时代行业企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和素质的要求,调研其他高水平大学同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综合考虑用人单位意见、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科学合理设置专业课程和实践环节,增强课程衔接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要邀请同行专家、行业企业专家对培养方案进行论证,进一步增强2020级本科培养方案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前瞻性。

(二)加强分工协同。高度重视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修订工作,成立由学院(部)领导、专业负责人、教研室主任、骨干教师等人员组成的工作小组,认真组织好2020级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修订工作。

(三)加强沟通协调。对于需开设《大学化学》《大学物理》《高等数学》等公共基础课的学院要与开课学院就课程的开设类别、学分数量、教学时长、开课学期、实验场地等事进行充分沟通确保各门课程得以顺利落实。

五、方案报送

  窗体底端

各学院(部)应于6月25日前将2020级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纸质版(封面统一用白色铜版纸印刷装订)和汇总表报送教务处教学管理科,同时将电子版发送jwcjxk@fjnu.edu.cn邮箱。

附件:1.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情况表

     2.教师教育模块课程设置情况表

     3.《高等数学》等基础课程安排表

4.公共课程与毕业要求支撑矩阵(参考)

5.2020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参考模板

6.2020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汇总表

   (附件1-6.doc)

福建师范大学教务处

2020年5月19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