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当前位置:首页  教师教育  教育研究

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是国家战略——访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司长管培俊

时间:2010-06-24浏览:214

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是国家战略——访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司长管培俊

 

  2011年,首届免费师范生即将踏上工作岗位。但具体岗位怎么落实,编制在哪里,两年的农村“服务期”谁来安排,如何继续深造,等等,成为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针对这些敏感问题,教育部已于近日下发文件,予以解答。在此基础上,我们第一时间专访了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司长管培俊。在他看来,这项政策不仅仅是教师培养补充机制的创新,更关系到整个教师教育。  

  确保免费师范生任教有编有岗

 

  管培俊:首届免费师范毕业生将于2011年暑期毕业。师范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的准备工作必须提前做好。经过近一年时间的酝酿,教育部会同财政部、人社部、中央编办研究制定了《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实施办法》(简称《就业办法》)。同时,为了支持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学习和专业发展,教育部制定了《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实施办法(暂行)》。

  其中,《就业办法》强调,确保免费师范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有编有岗。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统一掌握全省教师岗位需求情况,会同机构编制部门提前安排接收免费师范毕业生编制计划。首先用自然减员编制指标或采取先进后出的办法安排免费师范毕业生,必要时接收地省级政府可设立专项周转编制,确保免费师范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有编有岗。

  补充教师,钱不是借口

 

  管培俊:我不担心。补充教师,钱不是理由。如果说十几年、几十年之前,因为地方财政困难的原因,支付不起教师的工资,教师的补充和师范生的就业在一些地方存在问题的话,现在我敢说这种情况不应当存在。

  近年来,国家一直在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教育经费在地方财政总经费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实施免费义务教育、中小学校舍安全、教育信息化,哪一项工作不需要钱?跟这些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项目相比,教师补充不是大钱。

  有些地方是借口财政困难,还有一些地方是编制紧张的原因。比如,国家规定了中小学教师编制的基本标准,也就是最低标准,但有些省区制定的编制标准还低于国家标准;国家规定在基本标准之外,教师附加编制由地方政府安排,但一些地方就是落实不了。还有计算教师编制不是按照班师比,而是按照生师比,这样农村办学分散,成班率较低的地方就比较吃亏。此外还有不少教师编制被挪用借用,该补充的补充不进来。

  但从整体来看,教师补充,财政不是理由,编制不是理由,应该依法依规,以满足中小学教育教学需要为总原则。去年,教育部和中编办发了一个文件,就是充分考虑到农村师资缺乏的情况,强调教师编制应该向农村教师倾斜,农村地区可以按照县镇的教师编制标准来做出安排。同时,还强调要落实附加编制,等等。如果教师编制不足,自然减员补充不足以满足加强师资的需要,地方政府还可以采取“先进后出”的办法补充,或者建立周转编制。我想,地方政府如果重视教师的补充,总是有办法可想的。

  具体到6所部属师范大学的免费师范生,他们的就业更不应当成为问题。国家实施这项政策,目的就是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优秀教师和教育家。这些学生都是优秀生源,他们满腔热情,对教育事业充满了憧憬,有志于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他们经过四年的教师养成教育,既有职业理想,也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经过见习实习的教学环节,应该是合格的、优秀的教师。我想,这样一批优秀的毕业生,在双向选择中应该是“抢手货”。

  他们签订的不是“强迫性条款”

 

  管培俊:事实上,许多地方政府和学校也非常重视这部分毕业生,他们也会积极地争取毕业生回到本省,很好安排他们的岗位。所以我认为不存在首届免费师范生落实不了编制、工资的问题

  既然是国家战略,就得从战略的高度形成共识。我们担心的不是免费师范生找不到工作,而是着眼于培养优秀教师,造就教育家的目标,采取什么样的办法和措施,使得他们适得其所,给他们创造更适合的工作条件,并为他们长远的专业发展提供支撑。

  同时,我还要强调的是,免费师范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采取双向选择和安排就业两种方式落实。首先是双向选择。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组织用人单位与免费师范毕业生进行双向选择,为每一位毕业生落实好任教学校。同时就业保底。毕业前未能落实就业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其档案、户口等迁转至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统筹安排到师资紧缺地区的中小学校任教。

  至于一些媒体说免费师范生签订的协议是“强迫性条款”,对师范生不太公平,我认为这种情况并不存在。所有的政策和信息都是公开、透明的。我们欢迎所有有志于从事中小学教育的优秀学生积极地、志愿、踊跃地报考免费师范生,将来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没有人强迫。恰恰相反,我们希望家长和考生能够全面了解免费师范生政策,作出慎重的判断。如果没有从事或长期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的打算,或者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我们就劝他最好不要做这个选择,因为这样于公于私都不利。任何选择都意味着一种承诺和责任。

  中国教师报:免费师范生政策的出台,是教师补充机制的一大创新。会不会有这样一种情况,免费师范生毕业后,大多到生源所在地省份的城镇中小学工作,那农村的师资如何保证呢?

  管培俊:目前来看,免费师范生90%的生源都是来自中西部。他们毕业后在全省范围内的中小学选择就业,如果选择去城镇中小学工作,必须保证去农村任教两年。到农村任教两年,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纳入城乡教师交流统筹规划,统一组织,有计划地安排。在农村任教的两年中,他们的工资关系不变,工作关系不变,两年后再回到原来的城镇学校。6所部属师范大学培养的免费师范生数量毕竟有限。但重要的是它的示范作用,希望会有更多的地方高师院校和具备条件的高校来培养更多的合格教师、优秀教师到基层中小学任教。

  但为什么免费教育措施首先在教育部部属高校实施,而不是在地方师范大学甚至所有师范院校全面实施?我的理解,首先这表示国家政策的导向就是要培养优秀教师,培养教育家。部属师范大学要带头做出示范。培养优秀教师和教育家是部属师范大学义不容辞的任务。如果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不起示范带头作用,就很难要求地方师范大学、师范院校去做。第二,中央决定动用公共财政支持教师教育,中央财政首先应当做出示范。所以,要求部属高校、重点建设大学首先要带头,要关心教师教育,要支中小学教师的培养,要为培养大批优秀教师和教育家作出贡献。第三,既然是示范性举措,地方师范院校就要相应地跟进。国务院、教育部总体的规划是要先行试点,逐步扩大,分步实施,鼓励和支持地方师范院校试行师范生公费教育。

 

 

  推广师范生免费教育非常必要 

 

  管培俊:地方师范大学呼声很高,希望实行师范生的公费教育,在空间距离上,他们距离市县比较近,他们的毕业生更能够下得去,下到农村和偏远地区更多一些。

  现在一些地方已经陆续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比如说上海、湖南、江苏,他们采取了形式多样的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目的都是吸引优秀生源从教,鼓励优秀的师范生去中小学从教,鼓励有志青年去边远地区工作。去年年底,新疆自治区从新疆的实际情况出发,决定实施师范生的公费教育政策,覆盖全疆6所高师院校, 6000人规模,重点培养双语教师。这也是难能可贵的。

  中国教师报:这种方式有没有可能在全国推广?

  管培俊:不是说可能,而是非常必要,非常可行。

  但我们还是要求各地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实施,总的原则是高度共识的。但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需要一个总体规划,推进工作要有路线图和时间表,不能再搞一刀切,一窝蜂。

  中国教师报:“不能一窝蜂”指的是什么?

  管培俊:我的意思是,各地要充分地考虑教师的需求和供给。比如我们到底需要多少中小学教师,我们又能够培养多少,供给和需求是多大的比例。并且,不是所有设置师范专业的院校都可以实施师范生公费教育,要有一个评价标准,要经过认真的评估,总体的规划,在具备资质条件的院校逐步推进。这样的政策才是积极稳妥的。

  教师培养模式不改革,就没出路

  中国教师报:现在重提师范生公费教育,是不是以前师范生免费政策的回归?您怎么看?

  管培俊:这不是重新回归。我的理解,看似回到原点,其实是一种螺旋式的上升,是教师培养制度的改革。

  中国教师报:是不是旧有的教师培养模式已经不太适合现在的需要? 

  管培俊:我想,免费师范生政策的真正意义不仅仅是免费,而是整体的制度设计。它真正的意义有三点。

  一是鼓励优秀生源报考师范专业。那要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吸引优秀学生报考师范?当然得提高教师待遇,使教师更具吸引力。

  第二,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把优秀学生培养成优秀教师?国家实施这样一个政策,给了高校一个很好的契机,你要落实国家的战略,要交出圆满的答卷。不改革是没有出路的,光靠过去的那一套东西是不能交出圆满的答卷,所以必须要改革。

  第三,采取什么样的措施鼓励支持他们毕业后去中小学任教?采取什么样的措施鼓励他们继续发展,继续深造?如何让免费师范生们逐步适应中小学教师第一线工作岗位,使自己的职业理想、职业精神,职业态度、职业能力成熟起来,成长为优秀的教师和教育家?这又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政策和后续措施跟上。

  所以,我说,这是系统的制度创新,是教师教育制度重大的改革,不是原来简单的回归。

  中国教师报:现在,改革进行到哪一种程度?

  管培俊:部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3年了,可以说带来了很大变化,也可以说才刚刚开始,初见成效。

  6所师范大学按照国务院要求,围绕培养优秀教师和教育家的目标制定专门的培养方案。如华东师大建立了孟宪承学院,借鉴牛津和剑桥等世界名校的学院制、导师制的方式,为学生制订个性化培养方案,采取导师制,还聘请中小学名师名校长作导师。我理解,这是一种旨在培养优秀教师的“精英教育”。

  可以说,免费师范生对教师教育创新是一个推进,是一个契机。它要求我们创新教师的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师养成教育等各个环节上要进行一系列改革。要优化培养过程,创造最好的条件,把最好的资源尤其是最好的教师资源用于师范生的培养。6所学校在这方面下了很大工夫,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案、改进教学科研组织方式等方面采取了多种措施。上海师大探索改革招生办法,对今年招的100个公费师范生进行了严格的面试。

  中国教师报:为了改变农村教师紧缺的现状,我们不但有免费师范生,同时也有“特岗计划”,您认为,这两者对农村教师补充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管培俊:“特岗计划”是特殊措施,是国家考虑到农村师资薄弱的实际困难,通过公共财政的力量,加强农村教师的补充。同时它也是教师补充、教师任用的制度创新。“特岗教师”有综合大学的毕业生,但大部分还是师范院校毕业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整个教师教育是开放的系统,教师的任用和补充都是开放的系统。我们希望师范院校专门培养的毕业生去中小学任教,同时也鼓励综合性大学的毕业生、具备教师资格的有志青年加入到中小学教师队伍中来。

 

  师范教育改革开放要促进教师专业化的进程

  中国教师报:随着教师教育更加开放,有更多的综合大学学生也开始当教师了。但他们和师范生谁更适合当教师,也有各种各样的争论,您对此怎么看?

  管培俊:这个问题也是比较复杂的。不好不加区别地、笼统地说,综合大学学生不如师范生,或者综合大学比师范生更有后劲。事实上,不同层次、类别的教育教学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对于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是不是应当有所区别呢?

  不少校长和教育专家说,培养高中以上的教师,可能综合大学和高水平师范大学更具实力,更有后劲,因为他具备学科优势和多学科综合的优势,师资力量的优势;而初中以下,尤其是小学和幼儿教育,其他师范院校培养的毕业生似乎则更有优势,不仅过去、现在,将来也是。

  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的师范教育也经过了一个从专业化到综合化的过程。过去师范院校培养教师,现在转成综合大学培养教师,在这个过程当中,人们发现教师专业化逐渐淡化,强调得不够,所谓有利必有弊。

  所以现在很多西方国家也在关注中国的师范教育,看我们怎么走。虽然我们的师范教育系统不断呈现开放的态势,但同时还有专门的培养院校、培养基地、培养政策,坚守着教师的专业化的旗帜。毕竟,这是我们长久以来支撑基础教育的基础,是“基础的基础”,不能丢,丢不得。

  教师是复合型人才,教师教育是复合型教育、双专业教育,包括学科教育和教师的专业教育。在具备学科教育的同时,教师还必须要把知识形态的东西要转变成教育形态的东西,他不仅要知道是什么,还得通过一定的方式告诉学生为什么,不仅自己会解题,还告诉学生怎么解题。这两方面的能力都要强。教师培养的难点就在这里,学科教育怎么和教师的专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难点就在这里。这也是师范教育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学改革的焦点。

  学术性和师范性应该有机地统一起来

  中国教师报:现在也有一些学者建议要更侧重专业教育,您对此怎么看,教师的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应该是怎样的一种关系?

  管培俊:有的学者主张教师的学科知识要强,有的学者则主张,教师又不是科学家和学者,有一般的专业知识就可以了,主要还应该侧重教师专业教育。在课时安排上,有人主张学科教育课时多一些,有人主张专业教育课时多一些。

  在我看来,这种争论的背后还是如何处理师范性和学术性的关系问题。关于师范性和学术性的关系作为学术问题,或许还能再争论一百年,但作为实际工作者,我们得尝试如何把两者统一起来,不能光争论,或者等学者们争论清楚再干。而且在改革的前提下,也完全可以有机地统一起来。

  袁贵仁部长对于师范院校的发展思路曾有精辟的论述,师范性是师范大学的立校之基,综合性、学术性是师范大学的强校之本。弄清这一关系,有助于师范大学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和目标,更好地履行历史的使命。师范大学的发展需要增强综合性,需要提高学术水平和综合办学实力。高素质、专业化、复合型中小学教师的培养,需要有实力的学科群和学术水平作支撑。从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看,学科的高度分化和学科间的加速交叉融合并存,也要求师范院校必须加强学科建设,为提高教师培养质量和水平打好基础。

  提高农村教师职业的吸引力是活水源头

  中国教师报:也有这样一种看法,不管是“特岗计划”还是免费师范生,最重要的还是提高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的待遇,这样自然就可以吸引优秀人才从教甚至终身任教了。您怎么看?

  管培俊:归根结底还是要提高教师的待遇,职业吸引力是活水源头。但要真正做到这一点,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即使在发达国家,城乡教育这种结构性矛盾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也始终存在区别。而很多国家也在采取各种措施补充农村教师,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任教。比如奥巴马的教育施政纲领,其中之一就是鼓励优秀大学生到农村到偏远地方当教师,国家就负担他们的学费,这其实就是免费师范教育。

  有人说免费师范教育是计划经济的,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原则。那是不对的。恰恰这就是市场经济、市场法则。公共政策本身就是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的题中应有之义。政府能够因势利导采取适当的措施,鼓励优秀人才到农村到基层从教,本身就遵循了经济规律,而不是简单地像过去那样靠行政指令。

  所以,我们要把精神感召和政策导向、激励手段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建设的机制。我想,通过若干年的持续努力,经过中小学教育一线的锻炼,在今天的公费教育师范生中,一定会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优秀教师和教育家。到那时,我们对于这项国家战略的深远意义会看得更清楚。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