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单位党委、党总支,各单位:
2018年9月10日至11日,党中央在北京召开全国教育大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改革发展作出战略部署,为新时代教育事业描绘了宏伟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2019年2月22日,全省教育大会在福州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对新时代福建教育事业发展的方向目标、重大任务作出了全面部署。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现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一)提高学习精度。通过集中学习、开展主题活动等途径,组织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学原文、悟原理,原汁原味学思想,逐字逐句悟内涵。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学习,以中层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做好校院两级中心组专题学习计划安排,引导领导干部增强学习贯彻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学出领导干部的水平和风采;组织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跟进学习,充分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学风,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学出本单位的质量和自信。要创新学习形式,结合学校特点和师生实际,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学习,引导党员干部、师生员工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改革发展“九个坚持”规律性认识的集中阐述,通过深入学习、准确把握,进一步打牢自觉对标看齐、自觉奋斗奋进的思想根基。
(二)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运用主流媒体,开辟专题专栏专版,大力宣传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宣传广大师生对大会的热烈反响和积极评价,宣传各单位学习贯彻的具体举措和实际行动,宣传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学习贯彻的典型事迹和良好风貌。积极借助新媒体、自媒体、融媒体,创新传播方式,运用图解图说、动漫动画、网络视频等接地气、形象化、通俗化方式,多形式、多渠道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阐释和大会精神宣传。依托校党委讲师团,遴选相关学科名师组成专题宣讲团;依托青年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习传播社,遴选学生党员骨干组成学生宣讲团;开展集体备课,确定宣讲专题,发布宣讲预告,面向全校师生、教育战线开展宣讲活动。
(三)提升研究深度。依托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等平台,发挥学科、平台、人才、科研综合优势,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确立的重大战略思想和重要战略部署,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关于教育的创新理念和重要实践,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福建没有理由不把教育办好”等重要指示精神,组织专家力量布局开展相关领域课题攻关,有针对性地阐释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点、难点以及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不断推出有高度、有分量、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并推动研究成果转化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参考。
二、准确把握中央省委关于教育工作的决策部署
(一)着力培育时代新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用“六个下功夫”明确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方法论。全省教育大会指出“推进高质量发展,根本任务是培养高质量的学生,检验标准是有没有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各有关部门、各学院要结合人才培养实际,着力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让青春理想抵得住风浪、经得起考验;着力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不断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感,从心底强化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着力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努力成为品行端正、素质优良的时代新人;着力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引导学生紧紧抓住大好时光,用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把时代新知与创新活力内化为成长成才的核心竞争力;着力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教育学生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自觉肩负起光荣的历史使命;着力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加强改进学校体育美育工作,把劳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二)着力造就时代良师。全国教育大会强调“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全省教育大会强调“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关键要有高质量的教师”。各有关部门、各学院要结合教师队伍实际、传承师范教育精神,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不断提高教师师德修养、拓宽教师文化视野、增强教师综合素养,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推动全体教师和“未来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大力弘扬师范精神,教育引导全体教师和“未来教师”确立人民教师无上光荣思想,珍惜这份光荣,爱惜这份职业,始终不忘育人初心,牢记教育使命,坚持用爱心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要引领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确保学校投入向一线教师倾斜,不断提高教师待遇,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潜心从教。
(三)着力深化综合改革。全国教育大会强调,要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创新,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加快扩大教育开放。全省教育大会强调“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根本上要靠改革创新”,要坚持问题导向,着力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以改革为教育事业激活力、增动力。要进一步凝聚改革共识,瞄准学校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按照“以治理结构改革为突破,以资源配置机制改革为支撑,以党建工作制度创新为保障,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机制、人事管理制度、学科和科研管理机制一体化改革”的既定改革思路和设定的20个改革项目、60条改革措施,统筹推进学校综合改革,加快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加快形成系统完备、开放有序、运行高效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
三、优化实化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任务举措
(一)坚持以模式创新构筑学科实力。坚持统筹兼顾、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协调发展的方针,推进学科建设组织模式创新,着力实施教师教育优先发展计划、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基础学科能力提升计划和学科交叉融合发展计划。推动“学术共同体”与“利益共同体”建设,围绕优势学科加速跃升打造学科特区,建立教师兼聘制度,优化专项经费安排,推进建设任务集成,形成“一主多元”“主干+N”的学科集群建设模式。完善以贡献为导向的学科建设激励机制,建立专项奖励性绩效制度,引导相关学科集群支撑主干学科率先创新发展,加快形成“局部登峰、全面立地,高原崛起、峰尖挺立”的学科建设新格局,为一流大学建设提供一流学科支撑。
(二)坚持以体系创新提升育人水平。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一流高位”与“育人本位”的关系,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巩固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在政策和资源上优先考虑人才培养,优先改善教育教学条件,强化学院教育教学主体作用。优化专业布局结构,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结合学校发展定位、办学特色和办学条件,做优做精优势专业,积极实施“拔尖计划”,打造一批国家“一流专业”;统筹实施“卓越计划”,建立健全协同育人机制,建成若干个直接服务产业发展的应用型专业群。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十百千万”大学生创新创业引领计划,完善支持学生创新创业的配套政策。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加强学术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和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能力培养。加快构建开放教育体制机制,建立责权利统一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和保障体系。
(三)坚持以机制创新打造人才高地。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引进、培养和使用相结合的原则,以优化结构、提升质量为核心,以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为重点,创设吸引英才、鼓励创新、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坚持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一项常抓不懈的任务,贯彻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持续开展师德师风专题教育活动,在教师评价中进一步强化“德”的考察,选树宣传先进典型,引导教师自觉履行德育责任。实施“高层次领军人才引育行动”,健全领军人才全球招聘和校内培育机制,积极延揽一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实施“青年英才引育行动”,力争每年引进100名以上青年博士,加速蓄积学科发展、学术创新的动能活力。营造优良的教师发展生态,优化教师评价体系,科学评价教师、充分调动教师、有效激励教师,努力营造尊师重教氛围。
(四)坚持以科研创新增强服务能力。巩固提升人文社科领域研究水平,加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产出具有重大影响的创新成果,在若干学科领域彰显学术话语优势,全面提升咨政服务能力。努力提升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水平,推动具有良好发展基础的学科、团队瞄准战略性、前瞻性问题开展研究,着力提升基础研究水平、原始创新能力,实现“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实验发展”线性推进。结合福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推动相关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形成若干个与区域和产业需求高度契合的研究领域(方向),建好“亲产业”创新平台,在服务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战略中彰显特色和水平。建立以科研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正确评价创新成果的科学、技术、经济、社会与文化价值。
(五)坚持以教育创新强化特色引领。落实“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巩固提升教师教育、教育研究优势特色,守好“传家之宝”,练好“看家本领”,擦亮“金字招牌”。进一步整合教师教育、教育研究、教育服务资源,推进基础教育工作办公室、教师教育学院、福建德旺基础教育研究院等机构集成建设,形成服务基础教育的系统合力。对接福建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优质多样发展的基础教育创优布局,加强对福建基础教育的辐射引领,成为区域基础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策源地;继续承担好基础教育师资培养任务,统筹推进师范专业认证,深入实施以“卓越教师养成”为核心的教师培养模式,探索建立教师教育类专业一体化培养机制,力争新增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点,构建更高层次的卓越教师培养体系,成为我省基础教育优质师资的重要供给端。
(六)坚持以改革创新汇聚发展动力。坚持以改革为根本动力,围绕制约发展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迎难而上、主动作为,聚焦一流目标,寻求关键突破。深化校院两级管理改革,坚持以权责划分为核心,以优化各类资源配置为关键,建立健全以发展规划和资源配置为引领,以分类指导和目标考核为手段,以配套制度和运行规则为约束的校院两级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实现学院改革发展任务体系、责任体系、绩效体系全面衔接。结合区位优势,巩固已有成果,全面实施集学术互动交流、人才联合培养、科研协同创新、资源共建共享、中华文化体验为一体的“两岸融合发展桥接工程”,全力打造服务闽台交流、服务统一大局的重要前沿平台。加快开放办学步伐,主动融入“海丝”建设,加强与国境外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的深度实质合作,构建分层分类、全球链接的国际合作网络。
四、切实加强党对学校事业改革发展的全面领导
(一)推动党对学校领导落到实处。坚决贯彻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确保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各项工作,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支持校长依法独立负责地行使职权。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发扬民主,完善决策程序,细化实化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协调好党委领导和校长行政负责的关系,充分发挥好体制优势,努力营造团结共事、干事创业的良好风气。充分发挥二级单位党组织政治核心和保证监督作用,支持行政负责人独立负责地行使职权,落实党政联席会议制度,集体研究决定涉及本单位改革发展的重要事项,有效形成党政相互配合、协调运转的工作机制。
(二)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严而有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校教育管理全过程,使学校始终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始终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深入贯彻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创新推进“十大育人”体系建设,创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建好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群,按照“八个相统一”要求和“三巡三创优”部署,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发挥学科优势积极参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提升教师政治素养和家国情怀,引导教师精心育人、精研学术。牢牢掌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和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立身之本,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不懈促进校园和谐稳定,坚持不懈抓党风、促校风、带教风、正学风,保证学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
(三)推动党的建设工作对标争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不断强化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贯彻落实《关于高校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的实施意见》,对标“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工作重点任务指南”,扎实推进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培育创建一批全国、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研究生样板党支部、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形成党建工作示范体系,为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
(四)推动办学治校能力全面提升。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学校工作各领域、全过程,坚持在宏观上总揽全局、统筹把握,精心谋划学校未来的改革发展;坚持在微观上强化导向、突出重点,找准和把握事关全局的大事要事,不断提高校院两级党组织谋全局、把方向、管大事的能力和水平。坚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谋划改革发展的主线,按照学校既定的改革方案和发展规划,聚焦“改革、发展”两大主题,以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为重要契机,以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和目标管理改革为动能动力,强化问题导向,强化工作执行,以主要矛盾的解决带动全盘工作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