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教〔2010〕16号
各有关单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于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教改立项研究与实践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教育创新为宗旨,以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为核心,紧密结合当前高等教育发展形势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需要,立足实际,突出重点,对本科教学领域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进行综合研究与实践,努力推动我校本科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再上新水平。
2006年,学校开展了首批重点教学改革与创新立项研究与实践工作,共确立20个项目,其中A类8个、B类12个,涉及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有力地推动了我校本科教学工作的改革与创新,并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2009年我校获得第六届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省级特等、一等、二等奖10项。本次教改立项研究与实践的目的,主要着眼于我校2009年本部实现本一批次招生录取的培养要求,在对已有教育教学改革成果整合、集成的基础上,开展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教育教学研究、改革、创新与实践。通过3年左右的努力,形成一批具有重要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的标志性成果,引导和带动全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逐步构建与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
二、立项范围和内容
申报项目应符合新时期高等教育理念,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创新性和前瞻性,能对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起到指导和示范作用;应着力研究当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推广应用价值;内容包括本科的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管理等方面。
(一)具体立项指南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遵循教育规律、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根据我校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总目标,积极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努力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
2.优化专业结构布局。按照“一流文科、高水平理科、有特色工科”总体要求,坚持“扬优、固本、扶新、发展”建设原则,以国家政策为导向,主动把握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建立并完善动态的专业结构调整优化机制和评估机制,构建能够适应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对各种专门人才需求的专业体系。
3.凸显教师教育特色。构建教师教育创新平台,提升教师教育研究水平,积极融入地方教育发展战略,加大服务区域教育发展力度,全方位、多渠道强化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职业理想信念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福建省教育事业输送更多的优秀教师(和未来教育家,进一步巩固我校在教育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龙头地位。
4.构建科学课程体系。根据整体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打破学科壁垒,优化课程体系,全面提高课程质量,促进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为学生提供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先进的、科学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5.实习实践改革创新。强调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在实践教学、各类实习、毕业论文(设计)以及凸显专业特色等方面工作的改革创新,为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6.改革教学方法手段。紧紧围绕“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两大问题,紧密结合课程特点和学生特点,着眼于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增强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和水平。
7.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切实优化教师队伍整体结构,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和学术行为,增强教师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要求和激励教师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创造条件帮助教师专业化成长,使广大教师能够站稳讲台、研究教学、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提高我校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坚强保障。
8.加强教学管理工作。坚持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依法治教,通过完善规章制度、畅通信息渠道、开展评估检查等手段对教学工作进行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和指导,进一步加强教风学风建设,积极贯通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机结合的育人环境,形成有利于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师生教学积极性,有利于推动学分制改革的教学管理制度。
9.以及其他与本科教学相关工作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二)重点支持方向
1.经研究,决定确立《中学XX课程教授系列专题讲座》为重大项目,该项目由若个子项目组成。主要进行教师教育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强调科研成果辐射教学实践、大学教育紧密联系基础教育、提升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具体要求:我校教师教育类专业,尤其是与中学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密切相关的专业,针对中学新课改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积极开设《中学XX课
2.要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英语等5个基础学科专业,积极开展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每个专业均须申报一个相关项目,重点就学生的遴选、导师的配备、培养模式的改革、学术气氛的营造、制度的创新、条件的支撑等六项开展研究工作。
3.鼓励积极开展卓越教师和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研究与实践。科学构建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创新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教师教育实践教学,筹建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中心,切实提高师范生教师基本职业技能水平,支持有条件的专业与地方政府和中小学合作(如我省列入重点建设的小城镇及其中小学等),建立基础教育服务区和教育改革实验区。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国际交流的平台,改革培养模式,创新培养机制,让更多的工科毕业生获得国际上相应的工程师资格认定或者获得国外相应水平大学的双学位,积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行业领军人才、国际认可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创业、研发型高端人才。
4.鼓励采取有力举措加快专业结构调整优化,如通过建设能够反映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就业状况、社会反响等信息的数据库,科学分析、准确预测各专业的培养规模、需求趋势、供求状况,并做好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在此基础上建立与招生挂钩的专业设置和招生预警机制,同时积极开展专业评估工作的研究与实践,努力使我校专业结构布局得到进一步调整和优化。
5.要求各级各类质量工程项目开展有关领域的教学研究与实践,特别是35个国家级、省级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以及10个国家级、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今后质量工程项目中期检查、评优评先、专业评估等工作中将教改项目作为重要参考依据。
三、申报条件和要求
(一)本次计划遴选31个左右的项目,分为“教学”和“管理”两大类,“重大”(1项)、“重点”(10项左右)、“一般”(20项左右)三个层次,对每个“重大”、“重点”、“一般”项目分别给予20万元(每个子项目2万元)、5万元、2万元左右的经费资助。
1.“重大”项目由教务处教师教育办公室负总责,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组织协调,相关学院为主开展。
2.“重点”和“一般”项目各划拨1个名额,直接分配给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由其负责开展相关的研究与实践,允许自由选题,但要求必须属于全校性教师教育领域。此外,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仍可申报其他各类项目。
3.“一般”项目划拨8个名额,用于支持我校35周岁以下(1975年4月以后出生)青年教师开展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4.其他名额的分配不作限定,根据实际申报情况,择优遴选。
(二)本次申报以学院(或部、处、室、办、中心等)为单位,不限制申报名额。
(三)申报项目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1.研究目标明确,思路清晰,设计方案合理,有明确的预期成果;
2.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较强的实践意义和可操作性;
3.有较好的研究基础和较强的研究力量,在经费和条件保障等方面有保证;
4.理论研究有新突破,实践探索有新途径,对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有重要作用。
(四)立项研究与实践实行项目主持人负责制,项目主持人仅限一人,我校本部在编在岗的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均可申报(不受职称等因素限制,鼓励一线教师和青年教师积极申报),项目主持人应对所申报项目的相关领域具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和研究。项目主持人每人限报一个项目,每个项目参与人员一般不超过6人(含主持人)。
(五)本次立项工作由教务处负责组织实施,请各单位于
1.《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报汇总表》(见附件1,从教务处网站下载)一式1份;
2.《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报书》(见附件2或3,从教务处网站下载)一式40份。
联系人:教务处教学管理科
地 址:旗山校区校部办公大楼408—1室
电 话:22867392
E-mail:jwcjxk@fjnu.edu.cn
四、立项程序和管理
(一)立项程序为个人(或集体)志愿申报、单位推荐申报、评审委员会遴选、学校批准实施等4个阶段,由教务处具体负责这次立项工作的指导、检查,以及后期的评估、验收。
(二)凡正式批准立项的项目,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组成员必须严格按照项目申请书确定的目标、任务和进程组织实施项目的研究实践工作。不得随意拖延研究期限、变动研究项目、更换项目主持人;要切实加强项目经费的管理,不得以任何理由扣减或挪用,保证研究、实践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项目研究与实践时限一般为3年,其中研究成果须经1年以上实践检验。成果的主要形式可为研究报告、培养方案、教学大纲、评价方案、教材(含音像教材)和教学课件、管理办法、论著等。
(四)项目研究完成后,由项目承担单位依据项目主持人的结题要求,向教务处提出鉴定(验收)申请,由教务处组织专家进行鉴定(验收)。
各单位要从培养适应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整体目标出发,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积极申报,认真实施,强化管理,并给予必要的政策和经费支持,确保立项研究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和突破性成果,为进一步推动我校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附件:1.《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报汇总表》
2.《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报书》(教学类)
3.《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报书》(管理类)
二○一○年
福建师范大学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