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师教学能力,5月21日下午,教务处举办第二期“解剖”一堂课暨人工智能赋能教学能力提升交流会。本次会议由教务处主办、物理与能源学院承办,校教学督导团团长陈寅山、物理与能源学院学院督导郑卫峰老师、叶晴莹老师以及全校人工智能赋能教学改革试点课程团队、各学院青年教师代表参加了会议。
交流会上,全体参会人员观摩了物理与能源学院叶晴莹老师的课堂教学录播视频。随后,叶晴莹老师从教学设计、组织实施、技术应用、课程思政等方面对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度自我剖析,展现了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课堂的有机融合。
物理与能源学院督导郑卫峰从课程结构、师生互动等维度进行专业剖析,校督导团团长陈寅山从教学理念、育人实效等层面提出建设性意见。在自由交流阶段,各学院青年教师围绕“AI赋能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展开讨论,分享智能教育实践中的创新举措与思考。
会上,教务处副处长周志强指出,随着人工智能迅猛发展,教育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教师应紧跟时代,了解科技、拥抱科技、运用科技,并从“个性化教学设计、智能辅助教学工具建设、多元化教学资源整合、实时学情监测和分析”等方面强调了如何利用人工智能赋能课堂教学。同时,他强调,在AI辅助下,教师要坚守育人初心,既要善用算法提升教学精准度,也要注重师生间的情感联结和对学生的价值观引领,打造兼具科技含量与人文温度的智慧课堂。
本次交流会通过“课堂解剖+AI赋能”的创新模式,为全校教师搭建了教学研讨平台,对推动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