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部):
为深入推进学校“双一流”大学建设和教育综合改革,推动本科人才培养内涵式发展,完善第一课堂与其他课堂相对独立又互相渗透的常态化融合机制,构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决定开展第四届个性化培养周教育实践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歼灭战的工作要求,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完善“1-2-3-4-5”个性化人才培养工作体系,即一个核心: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二个层面:学校和学院两个层面;三个主场:人文、理工、艺术三大主场(今年依托文学院、光电与信息工程学院、传播学院分设主场);四大课堂: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社会大课堂、云上课堂;五大主题:爱国、责任、健康、智慧、创新。
二、时间安排
2021年11月1日——11月12日。
三、参加对象
2019级、2020级全体在校本科生。2018级、2021级本科生在执行原教学计划的基础上,鼓励参加个性化培养周活动。
四、活动安排
(一)个性化培养周启动仪式暨首届教学节表彰大会
时间:11月1日(星期一)上午9:00-11:00
地点:旗山校区学术大讲堂
内容:1.个性化培养周启动仪式暨教学节开幕式;
2.表彰2020-2021年度本科教学相关奖项;
3.特邀专家报告。
(二)三大主场专项活动
具体内容与文学院、光电与信息工程学院、传播学院协商确定后公布。
(三)个性化培养周教育实践活动
时间:11月1日——11月12日
地点:详见活动安排表
五、工作原则
(一)校院两级同步推进。个性化培养周由学校和学院两个层面同时展开,学校层面由教务处牵头,学工部和校团委协同安排,并在教务处网站上发布。学院层面由各学院负责组织安排并将活动汇总表报送教务处,同时在学校和学院网站上发布。
(二)线上线下协同开展。本次个性化培养周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的方式进行。线上课程由教务处引入的在线开放课程和学校“教学云平台”自主建立的课程资源两部分组成。线下课程由学校和学院邀请的各领域知名专家学者、校内优秀师资开设讲座报告,开放专业特色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展览馆等组成。
(三)打造模块化课程矩阵。以培养高质量人才为目标,充分调动整合校内校外各项资源,形成“人文素养与家国情怀、师德养成与教育法治、数理文化与科学精神、艺术体育与审美体验、卫生健康与安全教育、创新创业与劳动实践”六类课程清单,构建形式多样、内容新颖、凸显特色的“新文科”主场和“新工科”主场。各学院应引导学生合理搭配、分类修读各类课程,避免单一类型选课修课。
六、实施步骤
(一)方案汇编
各学院活动安排应汇编成学院个性化培养周活动方案,并于2021年10月15日前将学院个性化培养周工作小组名单(模版参见附件2)、《学院2020-2021学年个性化培养周安排表》(详见附件3)和《学院提供的校级层面课程及活动汇总表》(详见附件4)等材料经学院盖章后报送教务处,同时将电子版材料发至教务处教学科邮箱:jwcjxk@fjnu.edu.cn。
(二)组织选课
教务处将于第九周通过教务系统开放进行选课,为避免系统拥堵,将对学校层面和学院层面的课程进行分批选课。各学院可登陆教务综合管理系统查看本学院学生的选课情况,学生也可以登陆系统查看个人的个性化培养周课表。
(三)考核认定
各学院可根据课程安排和教学组织实际,对学生进行考核。每位学生须完成线上课程和线下课程两部分课程的选修。
具体学分认定标准如下:
1.线上课程:在超星尔雅在线课程和教学云平台学院自建课程中,至少选择5门课程进行修读并通过考核,每门课程认定0.2个素质拓展分;
2.线下课程:在学校和学院组织开设的线下课程或活动中,任选不少于5项进行修读并通过考核,每项认定0.2个素质拓展分。学生根据个性化培养活动要求形成的文学作品、艺术设计、音像作品、感悟心得、实验报告、调查报告、实践总结等都可纳入学分考核认定范围。
学院可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细则,但不得低于学校的相关要求。2020级本科生由于11月7日—11月20日进行军训,其考核要求减半执行。
七、工作要求
(一)科学制定方案
各学院要坚持“一学院一政策、一专业一方案”原则,结合各自学科专业特点,充分利挖掘丰富的线上和线下教学资源,合理安排各类课程模块,科学建立课程矩阵,形成各具特色的个性化培养周实施方案,力求形式多样,充分体现个性化。
(二)强化过程督导
教务处将与各教学单位协同配合,建立及时有效、科学互动的教学信息传达和反馈渠道,保障教学需求和技术服务支持对接畅通,及时了解、发现和解决师生在教学和学习中的问题,切实保证在线学习与线下课堂教学质量实质等效。同时将组织教学督导随机抽查线上与线下课堂,对个性化培养周期间各学院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等实施督导评价。各学院应安排教学管理人员、辅导员、班干部等人员对学生选课、线上线下教学等情况的督查指导,及时掌握师生教学状况。
(三)加强宣传指导
各学院要提高思想认识,做好宣传指导工作,将个性化培养周方案和教学课程模块,以及师生在线教学的操作指南、线上课程学习入口、线下课程时间地点安排及相关注意事项通过学院网页、微博、微信等途径通知全体学生。
(四)编制成果汇编
各学院应认真跟踪个性化培养周开展情况,充分、及时收集个性化培养周过程中的文字、图像、成果、作品等资料,总结成效、凝练成果,每个专业择优推荐不少于4项优秀成果,按学院汇编成册,于个性化培养周结束后2周内将学院个性化培养周优秀成果汇编成册后报送教务处(同时将电子版发送教务处教学科邮箱:jwcjxk@fjnu.edu.cn),成果汇编中应包含学院个性化培养周活动安排表、个性化培养周总结报告、各专业优秀成果等内容。
八、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学院要成立个性化培养周工作小组,全面推进本学院个性化培养周的组织领导,充分调动教学、团学系统人员的积极性,制定完善工作方案,细化任务分工,强化工作责任,加强跟踪考核,组织专班实事求是认定修读学分,确保各项个性化培养周教学任务落到实处,取得预期成效。
(二)加强条件保障
参与学校层面教育内容或面向全校学生开放教育内容的主讲教师,将由学校按财务处有关标准给予一定劳酬;参与学院教育内容的人员,学院应给予劳酬或计入工作量。
(三)评优绩效奖励
学校综合学院个性化培养周活动开展情况、成果汇编和学校督查情况,对在个性化培养周汇总表现突出的学生个人和组织单位予以表彰,在年度教学绩效考核上计入学院本科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加分项目。
附件:1.线上课程:课程说明与学习方法
2.学院个性化培养周工作小组成员及分工安排(参考模版)
3.学院2021-2022学年个性化培养周活动安排表
4.学院提供的校级层面课程及活动汇总表
教务处 学生工作处 校团委
2021年10月4日
附件2:学院个性化培养周工作小组成员名单(参考模板).doc